《钱博有话说》第二期
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我经常在临床中听到有许多病人跟我谈到自己的饮食习惯,例如食用了某些食物之后出现症状加重等问题;其实,这涉及到了中医的发物概念,就我个人亲身的体会而言,发物也让我自己印象非常深刻。
记得在一个闷热的夏季,我和几个好友在深圳周边的景区出游,这期间一直被可恶的蚊虫咬得双腿,大包数量多达10多个,幸好我及时处理,又加上我皮肤比较皮实,我瘙痒灼热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当天晚上朋友又邀约我去吃牛肉火锅大餐,吃着吃着,突然感觉我双脚发热,痒得是我百爪挠心。真是应了毛主席说的那句“实践出真知”啊!经过这一次,让我对发物和忌口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这期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发物,以及如何有针对的忌口等问题......
01
究竟何为发物?
发物其实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02
发物的种类及忌口
一般按发物的性能分为六类
一、动火发物
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如烟、酒、葱、蒜、韭菜、油炸物等等,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的人不宜食用,高血压者应忌口。
二、动风发物
多有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邪毒走窜,如茄子、木耳、猪头肉、鸡蛋等。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者忌食。
三、助湿发物
多具粘滞、肥甘滋腻之性,如糯米、大枣、肥肉、面食等,患湿热病、黄疸、痢疾等病者忌食。
四、积冷发物
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过食会造成胃虚冷痛、肠鸣腹泻。
五、动血发物
多有活血散血之性,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羊肉、菠菜、烧酒等。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人群忌食。
六、滞气发物
如大豆、芡实、芋头、薯类等,这些食物多具滞涩阻气、坚硬难化之性,积食、诸痛者忌食
03
为什么要忌口?
首先,中医的忌口就是在药食同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中医的观点认为不仅药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功用,我们的食物也具有着不同的性味、功用,对人体起着不同的作用。
中医要求的忌口主要是人生病时,身体处于“失调的状态”,这时候如果饮食不当,会引起身体更加严重的失调,导致疾病难以痊愈、甚至病情加重。
04
钱博士谈发物与忌口
前段时间看到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全面否定中医的发物与忌口的说法。谈到只有中医人才会说到发物和忌口,西方人是没有这个说法的。的确外国人是不说发物和忌口,但是他们会说食物不耐受和过敏反应。
其实,这正是用大量的血液分析和实验数据证明了我们中医老祖宗所说的发物和忌口,就如同是诺贝尔医学和生物学奖获得者用生物钟理论诠释了几千年前中医老祖宗所说的天人合一理论。
中医的理论其实是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它不是来源于实验数据,它更多的是来源于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而成,是一门经验学科。所以,中医的所说的发物与忌口的理论是合理且靠谱的。
05
皮肤病需要忌口吗?
有很多西医认为,有一些皮肤病不需要去忌口,但是对于我们中医而言,我们比较讲究这个忌口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自己属于什么病症,才可以辨证施治,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例如有些皮肤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湿疹、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酒糟鼻等,其发病与某些食物有密切的关系。在发病期间或疾病治愈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限制或禁食鱼、虾、蟹等海腥发物,以及禽类食品和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有些皮肤病如疥疮、体癣、白癜风等,因与饮食无关所以无需忌口。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个交叉性,你在吃某一样A食物的时候,你的皮肤病症状没有加重,但是A和B混合在一起吃就会出现皮肤病加重症状的情况,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日常生活多注意个人的饮食习惯了。
06
如何正确看待发物和忌口?
忌口的食物都是因人而异的,例如同样的皮肤病,我吃了会引起皮肤病症状加重,而其他人并不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经常自己做分辨和记录,只要发现多次吃了这些食物之后症状都会加重。,那么就要列入忌口记录清单里。相反,如果吃了这些发物,并没有引起我的症状加重,其实就可以正常食用了。
如果你有什么建议和疑问
欢迎在后台留言
愿大家早日康复!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