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先生二周前感冒了,也是自顾自在药店买了喷鼻药物进行简易治疗,可到现在还有鼻腔发痒、流鼻涕、鼻声重等症状。实在是熬不过了、无奈之下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耳鼻咽喉科看医生,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伴急性鼻炎。
接诊的邹医生提示,春秋季节是过敏性鼻炎高发期,秋冬忽冷、忽热天气使机体内部防御机制和免疫功能相对不足。一旦遇到过敏原、触发鼻腔粘膜变态反应,出现粘膜水肿、充血和分泌物增加,表现为鼻塞、鼻涕、鼻痒、打喷嚏、说话鼻音和头胀、头疼等。或突然遭遇风寒,也会出现类似症状,只不过鼻痒和打喷嚏不明显,但可能出现咽喉疼痛,咳嗽和发烧等。体质虚弱者,更容易得上,甚至兼而有之。如果拖延时日、耽搁治疗或不经合理治疗,形成慢性鼻炎或鼻窦炎,则苦不堪言。其中不乏严重者形成鼻后滴漏,导致咽喉炎和支气管炎,表现为长期慢性咳嗽、咽喉不适、异物感,或梅核气样症状。
邹医生告知,尽管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也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多由鼻病毒引起,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平均每年发生2~4次,儿童平均每年发生6~8次。因此,流清鼻涕、打喷嚏、鼻塞、说话鼻音、头痛、发热和全身肌肉酸楚……人们平常所说的“伤风感冒”,其实为急性鼻炎。
由于该病大多有感受风寒或工作与生活中过度疲劳或焦虑之诱因,开始大多为病毒感染、中后期可以合并细菌感染。因此,西医会建议短期抗病毒治疗、鼻腔使用减血管充血滴剂(1%麻黄素)和口服泰诺等来缓解症状,再使用一些抗菌药预防或控制细菌性炎症。
想远离急性鼻炎,预防是关键,邹医生给出四点建议:
1、避免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受凉等。因为这时防御功能低下,鼻粘膜调节功能差,病毒乘虚入侵导致发病。
2、增强机体抵抗力: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环境适应能力,例如晨跑、冷水浴或冷水洗脸等,可以提高人体对寒冷耐受力。此外,积极治疗已有的上呼吸道疾病和全身慢性疾患。
3、中医预防:受凉后,可及早服用生姜红糖水以驱除“寒邪”。感冒流行期间可服用荆芥、防风、板蓝根、桔梗和生甘草等简配中药,以减少发病机会。
4、加强卫生宣教:在冬春寒冷季节或感冒流行期间,外出佩带口罩,避免公众活动。对可能污染的室内,使用白醋熏蒸空气消毒。
来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服务号
本文为转载,只限于分享医药行业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者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继续医学教育|移动医疗产品
医药学术推广|在线学术平台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