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得病全家传染这5个坏习惯9
笔者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2岁宝宝因为胃出血、医院就诊,医生最后说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原来孩子的奶奶是幽门螺杆菌阳性,经常会咀嚼喂食,最终导致了家庭内部的传染。其实,家庭内部的很多坏习惯,都会导致疾病互相传染,有下面这些坏习惯的,赶快改!

坏习惯1

内裤袜子混洗,真菌感染

现代的人越来越贪图方便省事,往往将内裤和袜子一起丢洗衣机洗完。而对于家庭来说,可能的情况就是:就是一家人(爸妈、公婆、孩子等)的内衣、袜子一大堆一起洗!这种情况十分不推荐!因为,每个人身上的定植菌不同。尤其是家庭内部有成员患有:阴道炎、脚气、癣、性传播疾病的情况下。对于抵抗力较差的女性(月经期等)和婴幼儿来说,十分不安全!有研究显示:脚气患者的一只袜子上面,可能有超过十万个真菌。内衣如果和这样的袜子混洗,容易造成脚癣的转移。很多人会遭遇体癣或者股癣,甚至浑身瘙痒。而内裤上带有微量粪便,里面还含有脱落的肠壁细胞和微生物。如果宿主患有疾病,还可能携带乙肝病毒、轮状病毒等。建议:家庭成员一起居住是,每个人的内衣、袜子都要分别清洗。尤其是婴幼儿和女性,清洗后放置在通风干燥处,保障自己的健康。

坏习惯2

共用浴巾,传染性病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没有,里面的女主角就是因为使用了被他人用过的毛巾导致自己得了尖锐湿疣。(尖锐湿疣属于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传染性很强。)除了性行为,也可能通过母婴,密切接触、共用毛巾等途径传播。如果和他人共用毛巾,刚好皮肤上有伤口,那么病毒就有可能通过伤口感染。尤其是对于一大家人一起居住时,浴巾一定要确保每人一条。因为除了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其他皮肤疾病如癣、脚气等等都有可能传染。确保浴巾分开使用的同时,也要做好浴巾清洁。用后最好放在通风处,定期分开清洗。

坏习惯3

不用公筷,全家感染

现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全世界有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我国感染率更是高达40%~90%。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会传染的,研究也报道幽门螺杆菌具有家庭聚集性。也就是说,如果家中有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他人也可能被感染了。尤其是中国人喜欢家庭式聚餐,吃饭的时候不喜欢分餐,也不喜欢用公筷,觉得这样不能显示大家的亲密性。研究发现,使用筷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显著的相关性,如果大家一起吃饭,筷子在饭菜中搅动,细菌可能就会被带到食物中,所以往往是一人得病,全家传染。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如果家庭中某位成员得了幽门螺杆菌,建议在根治之前分餐,有利于大家健康。

坏习惯4

共用剃须刀,后果很严重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美国一对患有血友病的亲兄弟,其中一个经常流鼻血。后来两人被检查出同时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后来经专家调查发现,这对亲兄弟之所以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是因为一个人流鼻血的时候与另外一个人的伤口有接触,而且两人曾共用过一把刮胡刀。剃须刀是可能产生血液的是私人物品,如果家庭某位成员患有艾滋病等可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下一位成员使用时如果不小心划伤脸部皮肤,剃须刀上的病毒就可能通过伤口进行传播。这样的几率虽然小,但并不是不存在,所以家庭里面的男性成员,不要共用剃须刀!

坏习惯5

擦手毛巾不清洗、更换

很多人用完毛巾后,直接往墙上一挂,下次继续使用,导致毛巾长期处于湿哒哒的状态。加上浴室温湿度高,于是毛巾就成了细菌的“游乐园”,加之人体皮肤上的油脂、灰尘、水中的杂质、空气中的细菌等沉积在毛巾上,这简直就等于是用细菌来洗手。据年中国纺织品协会调研发现,多数旧毛巾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所以,对于家庭混用擦手毛巾的,一定要每日要及时清洗干净,晾挂处要通风,及时烘干或晒干。每3个月定时更换新毛巾,这样不仅卫生,手感也舒服。

说在最后

一定避免家庭内部传染

有研究表明,60%的疾病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生活中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可能埋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可能就是疾病的温床。尤其是对于几口之家,老年人、小孩子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差,女性月经期卫生做不好更容易感染妇科疾病,某些疾病家庭内部还会互相传染......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家庭内部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成为健康、幸福之家。

编辑:萌萌

投稿邮箱:zhoumm

helianhealth.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nhd.com/txyy/988702.html


当前时间: